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学习强国平台】bet36体育在线:探索CCRS教学改革的创新密码

    作者:殷志锋 王武  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编辑:孙旭涛 浏览量: 日期:2025-07-22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今天,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卓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工程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与时代使命。bet36体育在线锐意革新,系统构建并深入实践“四维一体、双轮驱动”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了“课程教学、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社团活动”四维一体,科技创新中心和未来工程师协会双轮驱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出一种富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研究性教学内容重组与重构的方法,构建了知识递进、能力进阶、关联内化、迁移应用的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递进教学模式,为破解工程教育难题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CCRS(课程Course、竞赛Competition、研究Research、社团Society)新范式。

    破局痛点:“四维一体”重塑工程人才培养生态链

    “四维一体”育人体系,不是课程、竞赛、科研、社团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顶层设计、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的“化学反应”,实现彼此之间深度耦合和协同共振,构建起全链条、沉浸式、强互动的卓越工程师成长生态。

    课程教学——突出根基重塑,项目驱动,激活理论生命。课程教学上,打破学科壁垒,重构知识内容,大力引入基于真实工程问题的项目式学习内容,核心专业课程围绕“设计——实现——验证——迭代”的工程逻辑重组教学内容,课程直接对接科技创新中心的实际研发项目需求。设立“智能+”“绿色+”等跨学科课程模块,催生了“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低碳生活构建新能源发电”“高效节能链接变频驱动”“智能传感融合工业物联”等模块,多学院教师联合授课,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工作坊等模式,强化课堂互动与即时反馈。突出根基重塑,项目驱动,激活理论生命。

    学科竞赛——实战砺剑,以赛促学,点燃创新引擎。学科竞赛方面,将“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高水平赛事内容深度融入课程实践环节,建立“竞赛人才库”和“导师资源池”,形成“兴趣点燃-创新储备-参赛夺冠”的梯队培养机制,鼓励优秀竞赛作品进一步孵化,实现创新成果转化与价值延伸。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种奖励128项,16项成果被企业推广应用,成果转化率达12.5%。

    科研项目——前沿浸润,真枪实弹,锤炼研究能力。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校企研发平台、工程训练中心等平台为学生全面开放,配备科研导师,助力学生开展科研。教师将前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案例或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实践项目,科研反哺教学。近年来,26项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吸引了200多名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设立“本科生科研攀登计划”,大力支持学生自主提出研究设想,9个项目在导师指导下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社团活动——文化浸润,自治实践,涵养服务精神。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与“未来工程师协会学生社团”双平台创新性实践运行机制,积极吸引院内不同专业和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训练计划,推进学生创新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层次分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融合课程、竞赛、项目和活动等为一体的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未来工程师协会被评为河南省文明社团,成为育人的核心枢纽与活力源泉,在其引领下,电子爱好者协会、机器人协会、3D打印梦之队、家电义务维修队等社团全面开花,凝聚力量,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社区科普”“青少年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感,涵养服务精神,营造了浓厚的工程实践与创新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科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强力支撑:“双轮驱动”构筑赋能成长新基建

    “双轮驱动”是“四维一体”落地的物理载体、资源枢纽和协同中枢,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硬支撑与软环境。

    科技创新中心——资源汇聚与能力锻造的“筑梦工厂”。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先进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为学生开展实验、测试、仿真、研发、创新等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通过开放共享机制,面向所有参与“四维”活动的师生开放。科技创新中心是产学研融合枢纽,通过不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共建联合实验室、设立企业导师工作站,成为连接校园与产业的桥梁。学生完成的课程项目、竞赛作品、科研成果可直接对接企业需求。

    未来工程师协会——组织协同与生态营造的“活力引擎”。未来工程师协会是学生自治中枢,作为学生科技类社团,在教师指导下高度自治,负责组织策划大部分竞赛、科研交流、技术分享、文化活动,极大激发学生主体性和组织协调能力。建立了高效的信息流通平台,实现信息发布、资源预约、项目招募、经验分享机制,确保“四维”活动信息畅通无阻。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紧密的社群联系,打造学生的精神家园,塑造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工程师文化,涵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

    协同赋能:“四维一体”与“双轮驱动”的深度共振

    “四维一体”是目标导向的内容体系,“双轮驱动”是支撑落地的赋能体系,两者通过机制设计实现深度耦合,形成了课程教学依托平台、竞赛训练扎根平台、科研项目孵化平台、社团活动活跃平台的良好态势,育人成效显著,学生获得感、能力提升度、社会认可度持续提高。深度共振的结果,便是学生创新能力爆发式增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学生跨学科融合与团队协作能力更加突出、工程师精神与文化深入人心、资源利用效率与平台活力大大提升。

    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必然是知识传授、能力锻造、素质养成、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必然是开放平台支撑下的学生主动探索与协同共创。“四维一体、双轮驱动”模式的实践,为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CCRS范式不仅有效弥合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点燃了学生的创新激情,更在真实的工程场景中锤炼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硬实力与肩负时代使命的软实力。面向未来,bet36体育在线将持续深化这一模式,通过不断拓展“四维”融合深度,不断升级平台能级,不断强化产教融合,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新闻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381040382545193385&item_id=5381040382545193385&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